close

20路 610-AD  

652路  530-AD  

652路  550-AD  

2006年對於大都會客運來說,是車輛汰換、增加車輛數量最多的一年。最主要的因素在於該公司原先承接臺北市公車處1997年款的大宇BH115V車輛(亦稱大宇二代)車齡即將屆滿8年使用年限,因此這一年從約略3月分開始換車,一路換到約同年10月分才完全汰換完畢。過了8年歲月,這一大批車也即將除役。今天就藉由本單元,再來看看這批車的身影吧。首先從這一大堆的車款開始介紹:

262路區間車 385-AD  

↑首先上場的車輛就如照片中所示,為五十鈴款LT-134P型的車輛,承製單位為日盈車體。雖然和上次介紹2005年款該公司當時上路的車輛一樣也是五十鈴款LT-134P系列,不過這批車從外型到車廂內部設計似乎跟上一款車輛有著不太一樣的地方。其實當年所引進的這款車為「降大樑」車輛,也就是將大樑部分切除後,降低底盤而衍生的車款。主要是因為當年低底盤公車的購置費用過高,然而許多老年團體大聲疾呼當時所引進的的公車底盤不利他們上下公車,希望能夠逐年引進低底盤公車減少這些族群進出公車車廂的負擔。在考量成本和民眾的需求之下,也就衍生了這樣的車款,不過會出現這樣的設計也實在「誠不得已」。剛剛提到車廂內部的不同之處,在於前、後門的階梯因切大樑之故,減少成兩階,如此就可以減低年紀較大的乘客進出公車爬階梯的困擾。不過,這款車輛在後門端的雙排座位處還是有階梯,要往該處乘坐必須爬階梯上去。本照片如車牌所示為第一批上路的車輛,多半分配於262路區間車和306路區間車營運,此兩線在當時也將所有配車更換。不過剛上路營運時卻出現一些爭議,就是前排部分座位設計成「相親座」,不過因為放置在輪拱上方,穿短裙的女性乘客乘坐該處一個不小心就會「走光」。

496-AD.JPG  
507-AD.jpg  

 287路區間車 613-AD 敦化幹線 681-AD 敦化幹線 749-AD  

↑這些照片的車輛都是在262路區間車和306路區間車大幅更換車輛之後,後續所推出的車輛。在上一段提到首批車輛因為置放於輪拱上方的「相親座」引發爭議後,後續所推出的車輛將座椅設計,更改回一般公車車廂座椅向前的模式。不過因為椅子是放在輪拱上,特別是最前面第一、二排的座椅,變成乘客的腳不知道要放哪裡才好的窘境,甚至發生坐久了可能會導致腳麻不舒服的情況發生。以個人之後常搭20路的這一款車輛為例,坐上去以後腳(膝蓋處)真的得屈膝,可見這一款車輛光是在座椅配置上面,好像怎麼設計都不是。

779-AD.jpg  

↑本照片為本款車上路時,當時20路唯一分配到的降大樑新車779-AD。其實這一批車的爭議不只如上述的座位配置,除了首批車大幅分配於262路區間車和306路區間車外,之後所分配的路線都集中在某些特定路線,像是277路、285路、287路、601路等線。結果導致更需要替換車輛的路線不是一輛車都沒有,就是分配的數量相當少。像是本圖20路就是當時唯一分配到的車輛,22路分配到的車輛也很少,也因此讓當時大都會客運分配新車的策略遭到許多乘客和公車同好的質疑。

諷刺的是,首都客運後來闢駛信義新幹線,由於路線後端與20路相同,結果就發生20路當時使用的萬國車和277路部分降大樑車輛對調的現象,足以證明當時該單位在分配車輛時政策過於草率。

490-AD.JPG    

↑本批車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在於車頭LED路線板。連同上一批2005年款第二批部分車輛在內,不知何故有局部車輛的LED路線板更換成本照片的模式。原先路線板的顯示較為清晰、明亮。雖然更換後的新款路線板在路線顯示上(數字)較大,不過亮度卻沒有前面那一款LED來得清晰,反而比較暗。萬一碰上大晴天還可能影響乘客辨識,甚至我們公車同好拍到這款車時,整個LED也都散掉了,頭痛不已......

大都會客運  2006年五十鈴款車輛車尾特寫  

↑車尾特寫,其實和之前推出的鳳凰車車尾配置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本款車的廣告貼法。由於降大樑後車窗略顯變大,原本窗子下方到車底的面積反而就變小。當初本款車貼廣告的時候有燒為貼到窗子一點點的面積,不過在之後(約略2年多以前),廣告的面積就如同本照片所示,除了破格的位置之外,有稍微進行一些裁切。後來也發現到如光華巴士的降大樑車廣告面積也有如此變動,就不知是否為當時交通局的特別要求了。

20路支援 126路 777-AD.JPG  

↑每年陽明山花季時,這一款車也常常被調上山來服務。行駛如109路、260路區間車、花季公車126路和127路等線。

講到這邊就稍微提一下個人對於本批車的想法吧:雖然這款車算是在低底盤公車政策正式確定前的過度產物,不過缺點也很多。像是剛才提到輪拱的部分,特別是前排的部分,如果乘客一多,很容易造成移動不便、空間十分壅擠的窘境,也是這款車最大的問題之一。此外,雖然這批車的馬力有加大到240左右,不過感覺上很「虛胖」,乘客一多,陽明山山路還是很難爬;而且最近幾年花季拍攝這一款公車的時候還發現,這批車偶時還會從引擎處冒出一股相當刺鼻的味道,不曉得是不是操勞過度之故?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本款車原本就有的問題還是司機操作的緣故,很多車的噪音非常大,而且排出的黑煙也不小。雖說本批車符合當時的三期環保標準,問題是其噪音和黑煙好像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還是說當時的代理商銷售到一款問題車輛?不過隨著本批車即將屆齡退役,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無解了。

此外,這批車在使用後期似乎真的是操勞過久,有部分車輛在左、右轉時,前端的輪拱還會發出好像要斷掉的聲音,看來本批車的問題還真的蠻多的。不過隨著低底盤公車政策確定,這種問題過多的過渡時期車輛,應該再過不久就會逐漸退役,未來應該不會再出現這種怪車款了。

除了這一批車總計236輛外,同一年還出現了另外兩款與眾不同的車輛,下面一起來介紹:

508區間車(大都會) 528-AD  

↑從照片中感覺上和同年上路的車子很像,不過這一批車並不是五十鈴款的車子,而是三菱RM117NL款降大樑車輛。這一批車只有9輛,但是來源相當特殊,其實這一批車原本是大有巴士預定購買上路的車輛,不過該公司當時財務狀況不佳,除了先前發生將近1/4的大宇降大樑車輛沒有領走的事件之外,這一批三菱車也發生同樣的狀況。由於承製的日盈車體當時工廠內堆放太多當時大有巴士沒有領走的車輛,反而造成工廠生產線的困擾。於是只好將部分車輛進行兜售,最後由大都會客運和欣欣客運買走,而在這之後大有經營者換人,總算把剩下來的車子帶走,才得以解決此一窘境。欣欣客運的部分本站也將擇期推出該年的車輛介紹。

大都會客運2006年三菱款車輛 車頭特寫  

↑本車款的車頭特寫,可以發現這些結構狀物體和大有巴士目前在路上營運中車輛的相同。當時大都會客運買走9輛三菱款車輛後,除了更改塗裝外,車廂內座椅樣貌、乃至於中間未設座位之處並沒有特別更改,連車頭上的結構線也沒有要求廠商改成平滑式,甚至連車燈也維持原樣就上路了。

大都會客運2006年三菱款車輛 車尾特寫  

↑車尾特寫。由於三菱款車輛的引擎位置和國瑞、五十鈴款車輛不同,所以最大的特徵就是散熱孔位置在於右側(國瑞和五十鈴款車輛散熱孔為左側)。所以連帶著包括車號顯示、投訴單位電話和司機名牌都是放在左側。

本批車一開始上路分配於652路,之後轉調281路一段時日後,因652路延長至新莊再度調回。該線汰換為低底盤公車時,轉調到蘆洲站服務。

除了上面所介紹的車輛之外,另外也引進了兩輛試打車加入當年汰換/增車的生力軍:

652路  550-AD  

↑這一批車由豐榮車體承製,這一家工廠打造了不少如中興巴士集團、大南汽車等相關單位的車輛。本批車一共兩輛,分別為550-AD~551-AD,算是該單位當年汰換車輛中的「少軍」。不過從其外觀來看真的很特殊,車門側還特別裝置了LED路線板,而車尾除了中間部分的散熱孔以外,並沒有像上面介紹的車輛一樣在車子的右端特別在挖出散熱孔。雖然手上沒有本款車輛的車尾特寫照片,不過之前在路上看過數次發現,可能是因為這款車的引擎蓋比較下端,所以能夠找出設計散熱孔的位置有限,所以也就沒有特別去強調這個部分了。不過這兩款三菱車我倒是沒有特別搭過,蠻可惜的,如果有搭過的朋友也歡迎在下面留言區來談談您搭乘這兩款車的心得。

這兩輛特殊款車輛跑過很多路線,如652路、63路、281路等。

由於在低底盤公車正式推出前,降大樑車輛算是一款「過渡時期」的車款,其中大都會客運當年一共領牌上路計247輛(五十鈴236輛、三菱9+2輛),所以也就變成雙北地區降大樑車輛最多的一家單位。不過這款車(特別是五十鈴款)問題也很多,不過也總算撐過低底盤公車正式推出的過渡時節。等到接下來低底盤公車大量推出之後,這種降大樑車輛反而就無人問津,甚至也到達了功成身退之際了。

583-AD.JPG 777-AD.jpg  

503-AD.jpg 515-AD.jpg 546-AD.jpg  

566-AD.jpg 615-AD.jpg 670-AD.jpg  

491-AD.JPG 536-AD.JPG  

0東 389-AD 5路  422-AD 14路 465-AD 49路  518-AD 274路  511-AD 287路 496-AD 508區間車(大都會) 531-AD 652路  530-AD 敦化幹線 655-AD 敦化幹線 683-A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辰岳(銘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